1、三国演义十大传奇故事
十大传奇之首:桃园三结义
当然是桃园三结义。一个草编手工艺者,一个杀人犯,一个屠户,横向联合起来做什么合适呢?比较客观的说是人肉馅粽子,刘关张兄弟三人却心比天高,他们的理想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可以设想,此后的岁月里,刘关张兄弟每次回想起桃园结义之时,都会想提一坛好酒,将兄弟三人聚齐,共谋一醉,我甚至可以看到杯盏之间兄弟眼角的泪花。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他们越来越明白当初的承诺有多么沉重,也越来越感激上苍赐给他们这样的兄弟。
桃园三结义是一个终结性的传奇,整个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这个传奇的注脚。这个传奇也为人与人之间增加了一种新的关系,虽然两千年后有个叫古龙的说兄弟是用来出卖的。
十大传奇之二:威震逍遥津
张辽,有武勇,有将略,有忠义,有作说客的才能,是三国第一狂——关羽的好友。对逍遥津:
王歆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从征柳城,格斩蹋顿;并镇合肥,突权麾下。以八百破十万众,贲育不过其勇也。合肥之战,胜不侥幸,乃得急、裂二字。急者,料敌于先,乘敌不备,破敌未合。权以重兵来犯,以为当者披靡,城守皆深沟高垒,不敢出应,是以惰将统骄卒。逆而击之,安得不破?裂者,募敢死士,以寡凌众,以强践弱,前指渠魁,立夺三军气也。
设权杖槊当道,被矢不退,小大之势在,则辽必无功矣。不体天,不察地,不知我,不料敌,是权在合肥之谓也。辽既破贼,长屯居巢,以慑吴人,是魏武之能用人也。世多名将,鲜能终始,时移势易,胜负难以逆料。而张辽虽病,不可当也语,是真畏敌也。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
张辽这一段,其中唯一不太可信的,就是贼来乃发这个曹操的锦囊妙计。不过,即使有这个锦囊,曹操也只是划定了这么一个以攻为守的方向,谁知张辽直接以突袭退敌,这样的结果恐怕是曹操也始料不及的。
王歆说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也只一笑而已。与赵云的冲阵相比,一个是劣中求胜,一个是败中求存,张辽占了上风。威震逍遥津是名将的传奇,壮哉文远,三国第一名将。
十大传奇之三:百骑劫曹营
百骑劫曹营多多少少有些象外国的故事。主人公甘宁可信又不可思议地创造了这个传奇。家里以前有那么一套三国的小人书,这个章节有那么几幅画,士兵个个头顶插根白色的羽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有一种想把百骑劫曹营排在第一的冲动,甘宁先验的向属下发放了羽毛,使这个传奇具有了直达人心的力量,堪称传奇中的传奇。
十大传奇之四:隆中对
三国时期南阳系知识分子群体对自己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炒作。炒作的结果是曹操颇为所动,孙权不置可否,刘备心向往之。
后来心怀天下的刘备排除万难见到了年轻的诸葛亮。此时的孔明先生与后来一生不行险的诸葛丞相并不一样,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突然得到重用一样,心情激动的他自然的产生了肝脑涂地以报君恩的想法。
可以想像,忐忑过去之后,君臣之间的寒暄是何等相见恨晚。我不倾向于认为三分天下形势图早有准备,我总试图认为,孔明以他的才情和青年人特有的大志在一瞬间提出了隆中对。有这种想法是因为隆中对中虽然有足够的理性成分,更多的却是理想主义色彩,主席的指点江山想必就是借此有感而发。
鲁迅说三国把诸葛亮过于神话了,我觉得他说的对,如果老罗按照我的想像来描述君臣间的这次对话,诸葛亮的形象将鲜活的多,同时,也可爱无比,对,无比。
不管怎么说,隆中对出现了,鱼和水相遇了,君臣从此开始一步步的实现他们对天下的规划。隆中对,视天下英雄如无物,是刘备孔明的豪情。
十大传奇之五:曹操
有个叫谢灵运的笨蛋,制造了才高八斗这么个成语,用以形容空有那么点急智和文采,却欠缺灵感的曹植。其实魏晋时期若论文采风流,曹操不做第二人想。
那句话怎么说来得,诗歌来源于生活。帝王将相,特别是帝王常擅长作诗,就是因为他们具备其他诗人很难得到的生活体验,其诗往往长于气势——连流氓刘邦都能写出大风歌。
辛弃疾的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极尽构思之巧,不但在辛词中独树一帜,在众多写愁的词中也显得非常出色。李煜却只一句平铺直叙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立时流传千古,令后世写愁的词作再无能出其右者。李煜凭借的就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先天优势:谁能比他愁呢?
但曹操的诗作完全摆脱了帝王的窠臼,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一丝暴发户的骄矜。
对酒当戈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可以看出,曹操的诗,完全是以一个诗人的态度来写的,抒发的是诗人曹操复杂的内心,而不是权相曹操的帝王情怀。
其用典之巧也令人赞叹。宋代以前诗词中的用典常是诗人对前辈的敬礼,比如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比较典型,特别是汉代,诗作或从诗经,或从楚辞,这种对前辈的敬礼与膜拜比比皆是。而曹操这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用典不着痕迹,立意完全超越了前辈,可以说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演义中曹操在江北战船之上,手执短戈,吟出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个形象,是曹操极富传奇色彩的才华和人生的一个漂亮的缩影:仿佛置身事外,却又身在其中。
十大传奇之六:关羽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注定成为一个传奇。作者为了成就这个传奇,为关羽做了许多特殊的安排。华雄出来,关羽上去就给砍了,等吕布出来的时候,却从来都是张飞上去挑。长板坡摆明了是不胜之仗,关羽于是就去借兵去了,没赶上。所以所谓的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实在大谬,真正常胜的唯有关云长。那种叫什么鸟来得,没有腿,一出生就不停的飞,他落下的时候就是他死的时候。关羽也是这样,他上场就横扫一切,白衣渡江写的不是他的败,而是他的死。
关于关羽的种种传奇这里也就不说了,只提两点有趣的地方。
1,曹操作为三国第一反派,死的实在是值。先是被武力第一的吕布拍了一下,拍出个隐患。最后被武力不知道比不比吕布差的武圣关羽吓了一下,引发了隐患致死。
被两大高手联手灭掉,这也够传奇的。
2,封五虎上将后,关羽脾气来了,说什么张飞吾弟也云云,意思是张赵马黄论实力没人能跟他并提,论关系勉强张赵马还凑合。诸葛亮看了后居然回信说君候威震华夏云云,意思是您说的确实是对,真是挺逗的。然后关羽还将诸葛亮的信遍示宾客,生怕别人不知道有这么回事,潜台词是关羽这么说话,蜀国没人会说个不字,人家就是这个范儿。
十大传奇之七:长板坡
演义中有为数众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单挑。光荣的三国志系列好像从3代开始吧,就有了单挑系统,而信长之野望系列做了有10代了,还从来没有单挑出现。可见单挑是三国的一个特点。但单挑的结果为什么能对战局产生这么大影响,既然能产生这么大影响,曹安民之流为什么还要去跟吕布单挑这类问题则非常令人费解。
其实长板坡赵云所做的,才是一个猛将的日常工作。可能老罗觉得骑着一匹大马在步兵中冲个来回并不是太困难,才多以单挑来刻画武将,直到长板。
冲一个来回不太困难,冲七个来回大概也就是比较困难,但如我们所知,赵云在这七个来回里是带着任务的,这个任务就是找到并与简雍等人对话,根据对话最终找到一个叫阿斗的过关条件,触发靡夫人跳井事件后与张飞对话才能过关。天幸赵云不用找我媳妇对话问路,否则肯定被我媳妇东南西北乱指一通,就有100条命也搁在长板坡了。
简雍、靡竺等虽然必是指路天才,这种大海捞针的任务也未免太过分了些。但赵云硬是完成了这样一个missionimpossible,顺利的见到了张飞,八扇屏里张飞说:有某家在此,料也无妨,于是回头面对追兵扬起的滚滚烟尘,赵云于是居然也就放心的去见刘备了。曹军的83万人马,51员上将对兄弟二人来说似乎只是两个数字而已,是的,在赵云的骁勇,张飞的气概面前,他们不过是一个气势恢宏的布景。
十大传奇之八:赤壁之战
曹军先采用压服策略,同时迅速组建了强大的水军,可以说尽占优势。唯一的失误在于没有考虑到周瑜全面反攻的可能,而周瑜抓住了对方的弱点,通过周密的布置,一举击溃曹军,奠定了自己的千古美名,纵有百气周瑜也不足以撼动。
赤壁之战,论其知名度可谓千古一战。但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以弱胜强的战役不胜枚举,其中也有很多对中国当时局势的改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什么独有赤壁之战能得到这样的殊遇?苏轼一语道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是的,赤壁之战既是三国时期一场重要的战役,更是三国豪杰们一个最大的舞台。
在赤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敌进我退之类的战术思想,更有三国豪杰们为了各自的目标所做的努
力和坚持。每一个战术步骤的实现,都是双方谋臣猛将殚精竭力的结果。在这个舞台上,周瑜,孙权,张昭,鲁肃,黄盖,甘宁,刘备,孔明,赵云,曹操,徐庶,庞统,甚至蒋干,茅介,于禁轮番出演,共同演绎了这一传奇。
英雄们的传奇让人拍案,自然容易成为百姓的谈资,但赤壁的经典和传奇还不止这些,我认为,赤壁之战向我们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一场战争的经过与得失。
实际上,曹操在接受连环计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样做会为魏军带来什么弱点,但由于对周瑜全面反击的力度和时间严重估计不足,接受了这个建议。周瑜对火烧赤壁的准备则相当充分,有步骤的提高了部队的士气,又赶上蒋干和黄盖所起的作用,成功的实施了火计。火计最大最大限度的打击曹军的士气和决心,士气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吴军从而一鼓作气击溃了曹军。
由于把握住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又通过双方将领的行动表明了胜负的天平倾斜的过程,赤壁之战才成为了现在的经典。
十大传奇之九:六出祁山
总觉得丞相只有一个,权利特大。去年看康熙大帝里面,上书房大臣都被称为某相,什么索相明相听着觉得挺别扭,感觉像是王总李总似的丞相大泛滥。想想也是,如果丞相都是只有一个,大权独揽,那谁还当皇上呀,这天下到底是丞相的还是皇上的呀。
大概是因为奸相权臣被塑造的太多了,才会有这种丞相只有一个的印象。电视里权臣这东西可不是好玩的。对于皇上来说,好歹江山还是他们家的,得考虑子孙的皇位,不能太过为所欲为。对于权臣来说,可劲儿造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必然的选择方向,这就是所谓权利不被约束的结果。
但在三国时代,偏偏有这么一个鲜明的例外,那就是大权独揽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丞相。我想,我的丞相只有一个的印象,大半也是来自于他的。
诸葛亮跟随刘备打了半辈子江山,白帝城受托孤后继承先帝遗志,念念不忘北伐,六出祁山终于无功而亡。这些本身就已经非常传奇了,再加上老罗的偏心,这一段更显得神乎其神。
我理解所谓传奇者,是一些人为的非常神奇的事情,跟神话传说不同。所以,在此我们摒弃关于诸葛丞相的一些装神弄鬼的事迹,来说说可信一些的事实。
蜀国国力不强,但有险可守,励精图治、不以卵击石应该是比较明智的,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也大可当个几十年太平宰相。但诸葛亮为了实现对刘备的承诺,选择了置自己和万民于水火,企图凭一己之力北伐。在这样一个敌强我弱的前提下,就要求蜀方不能有一点点失误,就象我们后来看到的,任何不利都会导致蜀国退兵,因为他们的本钱实在太有限了。所以诸葛亮不听魏延的劝说,因为他知道,魏延的作法成功了,至多能加快出祁山的进程,失败则会直接导致退兵。
诸葛亮并不是不懂得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但是他输不起,所以他必须保证不败,所以诸葛用兵一生谨慎,所以当他遇上司马懿这样旗鼓相当的对手时,不行险就是对方不涉险,不败就意味着不胜。偶然的败因因为丞相输不起屡屡成为必然,必败的命运成就了六出祁山的传奇。
十大传奇之十:血战宛城
小学时候会背: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后面还有一大堆。这就是我最早接触的三国武力排行。典韦是其中最奇怪的一个,当时非常纳闷这家伙没什么经典战例,跟谁都没怎么打过排名怎么这么高。看看排名靠前的,吕布,谁都知道最厉害,当之无愧的第一,赵云,超级偶像派武将,排名比他低的关羽马超,一个是武圣,一个逮谁跟谁掐还没输过,怎么就让典韦这厮占了这么高的位置。
后来听袁阔成的评书,典韦在宛城为曹操泡妞护驾,张绣欲夜袭曹操又忌惮典韦,于是派人偷了他的双戟。夜袭时典韦断后,因没有趁手兵器随便捡了两把单刀,刀砍的卷刃了又抓了两个死人来抡,最后力战而亡。那时候文艺作品还没有这么多色情暴力的说,典韦于是很容易地凭借他的凶悍确立了他的偶像位置,从此一吕二赵三典韦念的更加理直气壮,平时拼棍时偶尔也用用双戟了。
后来看了三国演义,发现宛城一战与评书的说法大体相同。典韦在曹军中的地位与赵云类似,是曹操的警卫队长,救过曹操几次,也曾和许储打成平手,可对这些总不如宛城之战那样印象深刻。想起典韦,总是浑身是血独守辕门的形象。
宛城让典韦一战成名。
2、三国最传奇的人,见面就给主公画大饼,他究竟是谁?
三国最传奇的人才应当首推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决心辅佐刘备,两个人首次交谈,诸葛亮留给刘备规划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所谓的“未出茅庐,三分天下”,这样的雄才大略,在整个历史上也很少见。
古人说,乱世之中,不到君主要选择臣子,臣子也要选好君主,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到自己“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当然是谦虚的话,如果诸葛亮没有远大志向,也不会自比管仲和乐毅,诸葛亮居住在荆州,荆州之主刘表是汉室宗亲,手中拥有荆州八郡,在各路诸侯中也算是实力非常强的一支,刘表的妻子蔡夫人和诸葛亮的岳母是亲姊妹,但是才华横溢的诸葛亮却并没有为刘表效力,他不仅坐观时局变化,也在选择一个值得自己竭诚效命的君主。
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后来依附于荆州刘表,刘备虽然实力远远比不上其他各路诸侯,但是他的威望和人气却非常高,他到荆州之后,以他的亲和力赢得了荆州很多名士敬重,客居荆州的名士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个贤才,刘备求贤若渴,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早已对刘备有所耳闻,又看到刘备的诚意和远大志向,最终选择了出山辅佐刘备的决定。
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初次见面,两个人进行了一次开诚布公的长谈,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让他立足荆州,联合东吴,图取西川,伐魏兴汉,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这套清晰完整的战略方案使刘备豁然开朗,君主和臣子的双向选择也在此时正式确立,刘备认为,自己得到了诸葛亮“如鱼得水”,诸葛亮也决定以毕生的精力和智慧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
3、三国最传奇的才女,堪称女版诸葛亮,居然成功预言了曹魏灭亡?
历史上的预言有很多,秦朝时期就曾经有人预言,灭亡秦朝的就是楚国人。后来果然是楚霸王项羽灭了秦朝的主力部队,之后带领士兵进入了咸阳城,秦朝正式的灭亡,汉朝末年也同样产生这样的预言,能够取得汉室的是八千女鬼,当时的人们都很疑惑,之后,建立了魏国,大家才明白。八千女鬼组合起来就是一个魏。
同样的,三国时期,同样有一个女子做了一个预言,成功的预测了曹魏的灭亡,堪称女版的诸葛亮,她就是辛宪英。父亲在袁绍的手下做官员。给袁绍提出了很多惠民的政策,让百姓们都丰衣足食,于是父亲的身价高涨,每天来他家拜访的人络绎不绝。而且父亲也不贪财,对待每个人都以礼相待。
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长大,耳濡目染父亲的性格,表现得很沉稳,对待人都是滴水不漏。父亲在家里跟女儿说曹丕和曹植两个人争世子的事情。女儿听了之后,淡淡的说,太子是继承江山的,要有智慧,要得体。不然的话是不行的,像曹丕这样的人就是不行的。
父亲听到很害怕,让她不要到处乱说,免得招来杀身之祸。因为父亲有功劳,所以女儿的身份也是很高,经常出席各种大的交流会。她活了79岁。想不到的是,司马懿发动了政变,夺得了魏国的统治,最后司马家取代了曹魏。曹魏的历史,不过短短的40年,和女儿说的十分吻合。
4、三国中谁的故事最传奇?
这是一个三国问题,此人便是刘备。
所谓三国时期多传奇。尤其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身上传奇更多。但不得不承认,曹操的传奇更多体现在他的征伐和权谋上,刘备的传奇是一种精神力量。至于孙权的传奇却最玄幻,因为他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口吞了太阳,所谓梦日坠怀,后来生出了孙权。这大概就是孙权日后称为“孙大帝”的原因吧。
而刘备没曹操那么实在,却比孙权要谦虚,皆因这颗大桑树。据《三国志》载:在刘备家的东南角处,长着一棵大桑树,高有五丈。倘若你站得老远去看,就像一个车盖一样。引得许多人都啧啧称奇,因而有人就说了,就凭这棵这么神奇的桑树,此家(刘备家)以后必出大贵人。
不知道这句话刘备听到过没有,反正在刘备小时候,跟小伙们们在树下玩乐,做游戏时就曾指着桑树说:“等我长大了,就乘坐着这样的羽葆盖车。”
这句话,在过去是说不得的,因为“羽葆盖车”是帝王象征,皇上才配坐。于是吓得刘备的叔叔刘子敬,就一把捂住刘备的嘴说:“我那小祖宗,千万别乱说话,这是灭门之罪,一家人都要死!”
刘备以后是否还说过这种话?不得而知了。但显然随着刘备长大,他是非常讨厌,天天织履贩席做小商贩了。
皆言,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身后,都站着一位伟大女性。刘备的母亲就是如此。无论她自己有多苦,也决定让刘备去读书。于是在刘备15岁那年,他终于拜在卢植门下做学生,并结识了公孙瓒成为了好哥们。
卢植,东汉末年的大牛人,文章和韬略都拿得起放得下。公孙瓒更是少年英豪,出身贵族,且长得也非常帅,这两人是刘备最早的贵人,但真正发挥出作用,还是在黄巾起义后。
不过在刘备求学时,显然他正处于青春期,非但不好好读书,却反而喜欢上了,音乐、骑马和养狗这些有钱人的游戏,更喜欢穿漂亮衣服——估计这都是跟公孙瓒学的。毕竟,公孙瓒那时被刘备视为大哥。
后来,当刘备出来混社会时,由于很有大哥风范,引得许多年轻人追随,比如关羽和张飞,就是在这时跟了刘备。由此刘备在当地成了风云人物一般,以至于史书上说,他引起了大客商的关注,开始资助他——其实笔者估计,是刘备带人骚扰的结果,人家是买卖人知道刘备在当地有些势力,何必得罪他?因此这才“资助”。
就在这时,黄巾起义爆发,卢植被召回朝廷,负责剿灭黄巾军。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公孙瓒和刘备,便是在卢植的召唤下起兵加入了这次改变许多人命运的战斗!
就这样,刘备终于挤上了历史舞台,从最初的小龙套,天天念叨着:其实,我是汉室皇叔。一路逆袭而来,最终开国蜀汉,成为了三国三大巨头之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fulishes.com/12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