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阴平(三国邓艾偷渡阴平的路线是什么?)

邓艾的奇袭之路:阴平——江油——涪县——绵竹——成都

偷渡阴平(三国邓艾偷渡阴平的路线是什么?)

阴平是一处无人驻守的要地,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蜀后主刘禅听信了鬼巫之言,不以为意姜维的报告,没有派兵防守阴平。【姜维曾上表刘禅说:“听说钟会在关中集结兵力,想要进攻,应该派张翼、廖化等人率军分别守住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以防万一。”刘禅却相信了鬼巫的谎言,说敌人不会来攻,就把这件事放在一边,连群臣都不知道。】

偷渡阴平(三国邓艾偷渡阴平的路线是什么?)

钟会指挥的东路魏军是灭蜀的主力,却被蜀军牢牢堵住在剑阁,无法突破。邓艾作为西路魏军的指挥官,在攻下沓中后,向钟会提出了一个计策,说:“如果我们从阴平偷偷越过,直奔涪城,剑阁的蜀军一定会回去救援涪城,这样我们就可以趁机进攻;如果剑阁的蜀军不回去,涪城就是一块空地,我们肯定能够攻克。”钟会认为这个计策很好,就让邓艾去执行。

阴平和剑阁相距百余里,是氐羌族的居住地,山高路险,行走困难,蜀军也没有在那里布防。邓艾带着精兵从沓中出发,走了一条阴平的小路,直接冲向涪城。涪城的守将马邈见到魏军突然出现,没有抵抗就投降了。魏军一路攻下涪城、绵竹,向成都逼近,刘禅只好投降,蜀汉灭亡。

邓艾的迂回奇袭:阴平道的由来与变迁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曹魏集团发动了灭蜀之战,征西将军邓艾成了战争的最大赢家。当时,镇西将军钟会率领的大军在剑阁遇到了姜维的顽强抵抗,陷入了僵持。为了打开局面,邓艾带领部队从阴平沿着一条小道迂回穿插,越过了数百里的荒山野岭,绕开了蜀军的正面防线,突然袭击了涪县、绵竹等地,直逼成都,最后彻底摧垮了蜀军的抵抗,消灭了蜀汉政权。

这场战争中,邓艾不仅以卓越的勇略和战绩赢得了首功,也成了后人敬仰的三国名将,这场战争也成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迂回奇袭的典范。而邓艾所走的那条从陇入蜀的古道,后来被称为“阴平道”,也因为这场战争而名声大噪,广为人知。那么,阴平道真的是一条从陇入蜀的古道吗?它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沿革呢?笔者根据相关史料,对阴平道的起源和变化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阴平道”在两汉三国时期是一个县级行政区。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阴平道是广汉郡下辖的十三个县之一。隋唐时期的地理、历史学家颜师古,在《汉书》的注释中明确指出,汉代的朝廷根据县内居民的成分来划分,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县叫做“道”。另外,《汉官旧仪》也说,郡内的地方叫做县,边远的地方叫做道。由此可见,阴平道在两汉三国时期是朝廷在地方上设立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县级行政区,也可以叫做“阴平县”,它的位置在今天的甘肃省陇南市文县西北部。

但是到了宋代时期,阴平道在历史上发生了一个转变。因为在宋之前,“道”一直是指行政区域的名称,自宋代开始,“道”就变成了“路”的同义词。所以在宋人看来,阴平道就变成了一条道路的名称。宋代的文学家祝穆在编写《方舆胜览》时,就把阴平道标记为一条通往蜀地的古道。受到宋人的影响,明代的学者王炜又进一步发挥,在他的《大事记续编》中明确指出,邓艾开辟了阴平道,在绵竹击败了蜀汉的卫将军诸葛瞻。

宋、明两代学者的结论在清代得到了继承和认可,清初的地理学家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中,把阴平道称为通往蜀地的古道。清雍正年间的《甘肃通志》和清乾隆年间的《三国疆域志》都赞同了前人的说法,使“阴平道”完全脱离了它的本意,变成了现在意义上的,邓艾在灭蜀之战中迂回穿插的古道——阴平道。这就是“阴平道”的起源和变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fulishes.com/145942/

(0)
上一篇 2024年2月20日 上午11:23
下一篇 2024年2月20日 上午11: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