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学子毕业宴叫曲江宴
唐代的书生们,一旦考中进士,就要参与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彼此结识、感谢师友,其中最盛大的室外宴会就是“曲江宴”。曲江宴是唐时新科进士在曲江亭上举行的盛宴,也叫曲江会,始于李隆基时期。唐代的新科进士放榜之日,正好赶上上巳节,这是唐代的三大节日之一,皇帝也会亲临曲江,与新进士们同乐,这些新进士也都是皇帝“钦点”的。
唐代学子毕业宴叫曲江宴
考中进士是唐代书生的终极梦想,一旦实现,自然要欢庆一番,欢庆的方式就是曲江大会,也就是曲江宴。曲江宴通常是在关试结束后举办,因此也有“关宴”的称呼;宴会的地点多选在杏园曲江的亭子里,因此也有“杏园宴”的别名。
历朝科举制度梳理
隋:隋开皇七年(公元587),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诏定制,开创了科举制度的先河;大业三年(公元607),炀帝设立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科举制渐趋成熟;隋初规定,原有的秀才、明经两科,由州县学派生徒到中央参加考试。
唐:完善:唐代科举考试分为制举和常举两种。
制举是由皇帝特旨召试,应举科目广泛,应试者身份不限,中第者可获出身或官职;常举是每年举行,科目主要集中在明经、进士两科,中第者可获得出身,通过吏部铨选,才能正式做官。
创新:殿试:武则天时期,改革了科举制度,实行“殿试”,亲自考试取官。武举:丰富了科举内容,增加了进士录取名额,并开创了制科。自荐:仪凤元年(676年)令两广、贵州等地选拔人才,时称“南选”。此外,又有“自举”“试官”“员外官”等名目。
宋:创新:创立“糊名”“誊录”之制。糊名就是把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籍贯和初定等第都要封住或者裁去,以防评卷官徇私作弊。誊录就是抄写试卷,誊录后送归封弥官存档;誊录的卷子称草卷,送给考官评阅。
元:内容:元朝按照民族划分为四等的统治政策(1蒙古人2色目人3汉人4南人),对各个等级也作出不同规定。在考试科目上规定蒙古、色目人考两场,而汉人、南人考三场,考题难易也有差别。
明:创新:明代科举分乡试、会试两级。子午卯酉之年在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辰戌丑未年各地举子在京城举行会试,亦称春闱,合格者为贡士;贡士再经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合格后,即分三甲张榜公布,统称进士。
考试:考试命题一律出自《四书》《五经》,答卷的解释限定于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据,不得随意发挥。八股文定型于明朝中叶,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部分组成,文字要讲究对偶工整,不仅形式僵化,而且要“代圣贤立言”。
清:沿明:清朝科举所用八股文之内容、形式较明朝限制更严。创新:鸦片战争以后,变通科目之制,开始把西学加入科举之中(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兴起,1898年6月23日,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文;
1901年8月29日科举考试增设中外政治、史事、策论,停止武科考试;清政府被迫于1905年9月2日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科(1906)为始,所有分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样,“停科举以广学校”,科举制遂废除。
唐代学子毕业宴叫曲江宴
唐代的书生们,一旦考中进士,就要参与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彼此结识、感谢师友,其中最盛大的室外宴会就是“曲江宴”。曲江宴是唐时新科进士在曲江亭上举行的盛宴,也叫曲江会,始于李隆基时期。唐代的新科进士放榜之日,正好赶上上巳节,这是唐代的三大节日之一,皇帝也会亲临曲江,与新进士们同乐,这些新进士也都是皇帝“钦点”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fulishes.com/146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