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时间计算法
你知道吗?古代的人们是怎么计算时间的呢?他们没有现代的钟表,也没有手机,只能用天文和自然现象来判断时间。他们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又分为八刻,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他们还把夜晚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他们用地支来表示时辰,用更鼓来报时。他们的时间计算法既简单又精确,也很有文化内涵。
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时间计算法吧!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古代的人们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的名称都有特殊的含义,和自然现象或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下面是十二时辰的名称和对应的现代时间:
你可以看到,古代的时辰和现代的小时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午时三刻”就不是现在的中午12:45,而是中午1:43.2。这是因为古代的时辰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划分的,而不是固定的60分钟。
更点———古代把晚上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一个时辰
古代的人们把晚上从戌时到寅时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他们用更鼓来报时,每更敲一次,每更里又分为五点,每点敲一次。这样,人们就可以知道晚上的时间了。下面是五更的名称和对应的现代时间:
你可以看到,古代的更和现代的小时也有一定的差别,比如“三更四点”就不是现在的凌晨2:00,而是凌晨2:36。这是因为古代的更是根据更鼓的次数来划分的,而不是固定的24分钟。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
古代的人们用漏壶来计时,漏壶是一种水钟,由两个壶组成,一个是播水壶,一个是受水壶。播水壶有几层,每层都有小孔,可以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一根箭,箭上刻有100刻,箭随着水位的上升,显示出刻数,表示时间。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每个时辰有八刻,每更有40刻,每天有100刻。
你可以看到,古代的刻和现代的分钟也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午时三刻”就不是现在的中午12:45,而是中午1:43.2。这是因为古代的刻是根据漏壶的水位来划分的,而不是固定的15分钟。
我国古代计时的四个单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fulishes.com/15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