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祭灶神,迎接春节
小年,是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的日子,是人们向灶王爷致敬的节日。它标志着春节庆祝活动的拉开序幕,也是为春节做准备的重要一环。小年的主要活动有扫年和祭灶,除了这些,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些地方还会吃火烧、糖糕、油饼,喝豆腐汤,以示庆贺。
腊月二十三,又叫“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相传,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报告来赏罚。所以,送灶时,人们要在灶王爷的画像前摆上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等祭品,其中后三样是给灶王爷的坐骑准备的。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熔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说不出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所以祭灶王爷,只有男人才能做。
祭灶的由来和传说
祭灶的风俗,源远流长。灶君,是夏朝时就被民间崇拜的一位大神。《论语》中记载了春秋时孔子的一句话:“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说明了灶君的地位。
先秦时期,祭灶是“五祀”之一(五祀是祭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是土神,也有不同的说法)。祭灶时要立神主,用丰富的酒食作为祭品,还要摆上鼎俎、笾豆、迎尸等物,显示了原始拜物教的特征。
廿三灶神,又叫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灶君的身份,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有各种说法,晋以后则成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
自从人类发明了火食,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灶就成了人类生活的重要部分。崇拜灶神也就成了众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礼记·祭法》中说:“王为群姓立七祀”,其中就有一祀是“灶”,而庶士、庶人也有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中国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代的《玉烛宝典》引用《灶书》说:“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唐代的《杂五行书》又说:“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最初是女神,有的说是老妇,有的说是美女,说法不一。
大约到了清代的《敬灶全书》则说,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是男神。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剪窗花,增添喜气
剪窗花是小年的一项习俗,剪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给家里带来了浓浓的过年气氛。窗花的图案有各种寓意,如喜鹊登梅,象征吉祥喜庆;孔雀戏牡丹,象征富贵荣华;狮子滚绣球,象征吉星高照;三羊(阳)开泰,象征三阳开泰;二龙戏珠,象征龙飞凤舞;鹿鹤桐椿(六合同春),象征长寿吉祥;五蝠(福)捧寿,象征福寿双全;犀牛望月,象征平安吉利;莲(连)年有鱼(馀),象征年年有余;鸳鸯戏水,象征夫妻恩爱;刘海戏金蝉,象征财源广进;和合二仙,象征和谐美满等等。
沐浴理发,迎接新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fulishes.com/150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