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北宋初期民间艺术大家,无论是诗文、书法还是绘画,都有着精湛的造诣。他一生不从政不成家,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寥寥无几,只知道他出生在杭州钱塘。他不愿追求名利,只爱种梅养鹤,自称“梅为妻,鹤为子”。这样的高风亮节,只有唯美主义者才能欣赏。
林逋(967-1028),字君复,大里黄贤村人(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广博涉猎,精通经史百家。他性格孤傲自立,喜欢清静,不趋于世俗。成年后,他游历江淮,后来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建了一座茅屋。他经常乘船游览西湖的各个寺院,与高僧和诗友交流。每当有客人来访,他就让门童放飞白鹤,他一见鹤飞,就划船回去。他擅长绘画,行草书法,笔法苍劲有力。他的诗歌自由表达,富有新意,风格清新淡远。他的《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誉为永垂不朽的咏梅佳句。他写诗不存不惜,从不收藏,流传下来的有300多首。当时的杭州郡守薛映对他的诗和人都很敬重,经常到孤山和他对诗。宋真宗听说了他的名声,赐给他粟帛,还下诏让府县照顾他。他虽然感谢,但是不为所动。很多人劝他出仕,他都婉言拒绝。他也不结婚,没有子嗣,只喜欢种梅养鹤,人们称他为“梅妻鹤子”。他年老时,自己在屋旁造了墓,写了一首诗说:“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1028年(天圣六年)去世。他的侄子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一起到杭州,为他办理了丧事。宋仁宗赐给他“和靖先生”的称号。他有《林和靖诗集》一书。
林逋 人物生平
林逋,被后人尊称为和靖先生,是北宋初年闻名天下的隐士诗人。他的家族从五代开始,就居住在福建长乐,到了他的第11代祖先,钘、钏、镮、釴四兄弟迁移到了奉化、象山,林逋的父亲釴就定居在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林逋是林氏的第12代后裔,他的故居在奉化大脉岙口(今大茅岙)。也有人说他是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林逋自小失去父母,勤学不辍,喜爱古典,通晓经史百家。他性格孤高自尊,喜欢清静,自甘贫寒,不趋于世俗。成年后,他游历江淮,40多岁后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建了一座茅屋。他经常乘船游览西湖的各个寺院,与高僧和诗友交流。他以湖山为伴,据说20多年都没有进过城市,一直穿着布衣。每当有客人来访,他就让门童放飞白鹤,他一见鹤飞,就划船回去。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都对他的人品和诗才十分敬佩,时常到孤山和他对诗,并用自己的俸禄为他修建了新屋。他还和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听说了他的名声,赐给他粟帛,并下诏让府县照顾他。他虽然感谢,但是不为所动。很多人劝他出仕,他都婉言拒绝,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只喜欢种梅养鹤,自谓“梅为妻,鹤为子”,人们称他为“梅妻鹤子”。
他年老时,自己在屋旁造了墓,写了一首诗说:“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他写诗不存不惜,从不收藏。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多首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fulishes.com/15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