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意思(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解读《红楼梦》联语(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的《红楼梦》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这部鸿篇巨制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以林黛玉、贾宝玉为代表的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的家世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子沦落于凋零衰败之境,使他深切地体验到人世间的世态炎凉,体味到了幻灭感伤的滋味。于是,他将悲剧体验、诗化情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都熔铸到他的心血之作《红楼梦》中。这种体验和情感在《红楼梦》书中的楹联里,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解读《红楼梦》联语(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红楼梦》中很有名气的一句话,相信很多人在阅读,都没把它当作一副楹联来看。此联在书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分别在“第一回:甄干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和“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地点是在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处。

  第一回,甄士隐在梦中随一僧一道来到“太虚幻境”,见到了牌坊两侧的对联。到了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又复现此联。《红楼梦》中有许多玄而又玄的人生现象,初读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曹雪芹就有意在第五回中为读者指点迷津,以看清“太虚幻境”真容,进而读懂这部“千古奇书”。书中的石牌坊两边的那副对联所隐藏的玄机便是踏入《红楼梦》真意的大门。

  “太虚幻境”是假托的仙境,曹雪芹在这里安排一副楹联是自有深意的。解读“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致意思是说:当你把真实的东西当作虚幻的东西来看的时候,那虚假的东西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显得更真实;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存在的东西时,那捏造的事实甚至比存在的事实更显得真实。此联揭示了“真”与“假”,“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可以说是整部《红楼梦》的精髓。他提示读者,读《红楼梦》要搞懂什么是“真”,是“有”?什么是“假”,是“无”?不要迷于假像而失去真意。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曹雪芹在第一回和第五回,借贾宝玉与甄士隐见到同一副对联,也是在隐示贾宝玉人生道路的缩影。

解读《红楼梦》联语(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副楹联看似简略,但揭示的道理却相当深刻。这也是曹雪芹感悟人生的真实写照。他既珍爱生活又有梦幻之感,既入世又出世,这是他在探索人生中的一对矛盾。曹雪芹不是厌世主义者,也并不真正认为人间万事皆空,从而看破红尘,劝诫人们从所谓的尘梦中醒来,否则,他就不会在《红楼梦 》的开卷诗中抒发“满纸谎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感叹了。

  这副楹联可谓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恰如联中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这就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乎是对读者一种提醒,切忌牵强附会。其实生活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看似无为、看似平常的生活琐事也蕴涵了深刻的哲理,生活也许本来就这样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fulishes.com/3023/

(0)
上一篇 2022年6月13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