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装影视剧时,我们常听到皇上发配有罪的大臣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
“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不录用。”
作为清宫戏里的高频词汇,相信“宁古塔”这个词在座的各位古装剧爱好者并不陌生。那么这个让每个古人都闻风丧胆的宁古塔究竟在哪里呢?
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古城村,是清朝时期的边陲重镇,也是大清“龙兴之地”。这里天寒地冻鸟不拉屎,但作为“龙兴之地”,清政府又不能不管。于是,就派当年发展壮大过程中俘获的战俘驻守,他们就是传说中的“披甲人”啦。
满语数中,六为宁古(ninggun),个为塔,所以宁古塔的意思是“六个”。这里并没有塔哦~
因为流放宁古塔而被迫成为边塞诗人的吴兆骞,在给其母的信中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跟他一同流放的好友方拱乾则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甚至还根据在宁古塔见闻,写成《宁古塔志》(又名《绝域纪略》),分流传、天时、土地、宫室、树畜、风俗、饮食等部分,可称是黑龙江第一部风物志。
我国著名诗人李白也曾在垂暮之年被流放夜郎。夜郎国位于今日的贵州省,在当时属于山高林密的穷山恶水之地。他的死忠粉杜甫听闻之后更是连写两篇《梦李白》来表达牵挂之情。
除了古代中国,作为“沙俄宁古塔”的西伯利亚也丝毫没有要输的意思。
1861年,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流放途中,一位马车夫跟他告别:“谁拥护人民,他就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去,这一点我们早就知道。”
更奇葩的是,在镇压乌格利奇暴动之后,戈都诺夫命人把作为乌格里奇城象征的教堂大钟卸下,用鞭子抽打它,还拔去了它的“舌头”,然后把它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
直到1891年,在一群俄国商人的请愿下,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才允许将这口铜钟运回乌格里奇城。至此,铜钟已经流放近300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fulishes.com/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