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云-赵子龙,如何评价他呢?
三国时期可谓是群雄并起、人才辈出的时代。
有胸怀大志、文韬武略的刘备、曹操、孙权;有足智多谋、才识超群的诸葛亮、郭嘉、周瑜;有武艺高超、英勇善战的关羽、许褚、甘宁等人物。
但我最喜欢的却是集“美貌、才华、智勇、忠义”于一身的三国完美武将赵云。
1.颜值高,气质佳——才貌双全
赵云这个人物是我第一次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遇到的,现在还依稀记得当年读三国时,赵云出场的画面“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抢,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读到此时便觉一个英才少年从眼前驰马而过……
有了自己年少时的阅读体验,后来我就理解了为什么韩国总统朴槿惠曾因为父亲送她一本《三国志》而喜欢上赵子龙。
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
“身长八尺”说明赵云身材“高”,古代八尺相当于现在1.85左右;“姿颜雄伟”说明赵云长得“帅”,气质过人;“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说明赵云出身比较好。可见,在真实的历史中,赵云也是一位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英才少年,可见他就是我们现在流行的“男神”高富帅!
2.智谋足,作战勇——智勇无敌
“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之完人欤。”这是明代徐奋鹏对赵云的评价。
赵云跟随刘备近30年,一生参战无数,开疆扩土,战功累累,智勇双全,一贯被称为“常胜将军”。
汉水之战,赵云以寡胜众,智退曹操;征讨桂阳时,赵云面对太守赵范的百般刁难,以民心化解危难,成功智取桂阳。
除此之外,赵云还在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
李贤在《明一统志》中曾评价赵云“智勇兼全。子龙可谓有古大臣之风。”
刘备也夸“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越南新志》:为将之道,胆欲大而心欲细;胆大则勇,心细则智,所以能战胜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败涂地。三国时将材,可当此者,魏之张辽,汉之赵云而已。
3.侍主忠,待友义——忠义兼备
明代杨时伟称“子龙心贯金石,义薄云天,不减关张。”
赵云侍主之忠,可谓家喻户晓。一次是血战长坂坡之后,刘备大败,丢下妻儿与诸葛亮等人落荒而逃,危难之际赵云在千军万马之中“单骑就阿斗”;一次是孙权设计夺荆州时,孙夫人携刘禅回吴,关键时刻又是赵云“截江夺阿斗”。
赵云的待友之义,史料也有记载。公元202年,博望之战,赵云生擒敌将夏侯兰。因其与夏侯兰同乡,便向刘备求情,免夏侯兰一死。
还有,赤壁之战后,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将赵范取而代之,兼任桂阳太守。赵范有一守寡的嫂嫂,美貌倾国倾城,赵范想将其许配给赵云。赵云拒绝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是我的嫂子。” 当时有人还劝赵云娶了这美女,可赵云回答说:“赵范被迫投降,心不可测,况且天下女子有的是。”不久,赵范果然藉机而逃,而赵云则毫无牵涉。
赵云的忠义可见一斑!
2、子龙解释
用字的意义:
子:儿,儿或女;意为有学问、有德行的人。
龙: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是中国最大的神物。人们视其为百鳞之长,乃至生物世界的最高主宰。因此,封建时代龙又用来象征帝王用的东西,如龙颜、龙床,他们的子孙则叫龙子、龙孙。该名字可以趣解为:“龙生龙子,虎生豹儿(《增广贤文》)”。成语凤子龙孙扩展了名字的意境。
3、子龙是什么鱼
红海四线鱼。红海四线鱼是鲈形目,原产于印度洋红海海域,在流入我国后被叫做子龙鱼,是一类极具欣赏性的观赏鱼。
4、为什么赵云又叫赵子龙呢?
赵云(?—229年),字子龙,所以又称赵子龙。
1、传说赵云字的来历:
在赵云母亲生他之时,父亲就希望他成为一条龙一般的伟大的人,恰好在母亲妊娠之时,窗外电闪雷鸣,惊雷四起。赵云的叔叔梦中(生赵云之时他在熟睡)梦见一条巨龙入地,正逢赵云降生,于是取字赵子龙(天之子,一条巨龙,称作子龙)。
2、名:
就是咱们现在的名字,有姓加个名,作为某个人的标记,就是现代人通常所说的“姓名”。
3、字:
现代人绝大多数没有字,古代人也不是全都有字。古代穷苦百姓是没有“字”的,一般女性也没有字,“字”是一般缙绅士大夫之族在男孩子成年之时,根据他的名字给他起的一个“文名”。
一般来说这个“字”也叫“表字”,会与名存在某种意义上的关联,比如苏轼,字子瞻,临轼而瞻之意;苏辙,字子由,是说有辙必有其来由这所的意思。
当然也有人的“表字”与名没有多大关系的,比如朱自清,字“佩弦”,就是要以“字”来激励自己坚强,取“佩弦以自急”之意。
:
1、赵云简介:
赵云,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
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
2、历史地位:
对赵云的地位有一种肯定的看法是:赵云曾经担任过的一个职位是中护军,依东汉军制,前、左、右、后将军乃是负责统军镇守在外的战略要地,而中领军、中护军则掌管禁军,负责镇守京城。
依三国魏制,中护军掌禁兵、总统诸将、任主武官选举,因此赵云的职务乃是负责统率蜀汉中央的武将与禁军,并负责选拔武官,因此赵云实际上的权力相当大。
如同时期于曹魏担任中护军之职位者,如韩浩、夏侯玄、司马望、司马炎、司马师、贾充等,皆为当朝之亲信重臣,如根据魏史的记载,曹操宁可把韩浩留在自己身边担任中护军,而不放他去都督诸军、镇守汉中,可见其地位不亚于一方之都督也。
在司马氏篡魏之前,一直长期把持魏国中央军权,即是透过掌握中护军这个职务之便,因此赵云应是受到刘备皇室相当大的信赖,才能得到这个职位。
而依赵云多次救主的表现看来,刘备的这种信赖亦是相当合理的,这也能解释赵云为何能多次面对刘备提出军国方面的谏言。然而须注意的是目前大多证据都来自魏制,是否等同于蜀汉制度仍需更多的考据。
不过根据杨戏的《季汉辅臣赞》“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里面也明确写出“统时选士”之叙述,与上述多点不谋而合,且杨戏为蜀国后期官员,理论上对于蜀国官职应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来源:百度百科-赵云
来源:百度百科-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fulishes.com/74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