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连弩(诸葛连弩的做法)

1、诸葛连弩的做法

诸葛连弩的做法步骤如下:

工具:竹筷子、美工刀、502胶水、锯条、尺、小捻子、尼龙线。

1、按照尺寸先把连弩的各个部件做好。筷子拿来立起来,用美工刀卡在筷子头上,按自己需要的厚度放好。这时候用钳子轻轻一砸刀背,可以慢慢把筷子劈开。

2、用的是2片,下面的一片,需要刻一个槽出来,做为弓弦的运动轨迹通道。这个槽的长度大概是37毫米。

3、做个小片把2个竹片粘起来,2片箭盒粘上,可以再粘另一头,箭盒正面的堵头下面要抠出一个半圆的槽。这个槽加上下面的发射槽,正好是一个圆形。注意抠槽的时候大小要比发射的牙签大一点点。

4、做一个箭盒盖,削好尺寸,盖在箭盒上,用502胶水粘住,箭盒部分就做好。

5、把箭盒和发射槽粘合到一起,上弩弦的时候要从那个槽中穿过去。也可以先帮弩弦,把弩弦放进滑动槽以后再粘合,弩的下部,按尺寸做好部件粘起来。

6、上弩弦,注意不要勒得太紧,弩弦的选材比较多,一般用鱼线、尼龙线、棉线,鞭稍等。选用的是尼龙线,如果是用的比较细的线,最好再加固一下,搓成双股的比较结实一点。

7、把做好的几个主要部件安装起来。在钻眼的地方,把粗细合适的竹棍穿进去,最后上弩弦,注意力度适中,不要上太紧,可以多试几次。

诸葛连弩的起源

诸葛连弩是一种中国古代的弩,得名于蜀汉丞相诸葛亮。它起源于三国时期,被誉为古代中国军事科技的杰作之一。诸葛连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发明创造精神。诸葛亮是蜀汉丞相,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著名的发明家。他善于设计并发明了一系列的军事兵器,其中包括了诸葛连弩。

诸葛连弩是一种双连弩,由两个弩机组成,可以同时发射两支箭矢,提高射击速度和威力。这种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战场上的射击效率,增加火力输出,使得对敌方军队的攻击更加凌厉。

诸葛连弩(诸葛连弩的做法)

2、蜀汉黑科技——“诸葛连弩”

蜀汉黑科技——“诸葛连弩”

历史中非常著名的一种冷兵器它的名字叫做“诸葛连弩”,弩在古代是比弓更加恐怖的一种远程兵器,它的操作简单,不需要像弓一样进行大量练习且威力巨大。

在战场上一个新兵只需要对准敌人用一点点力气扣下扳机,任他是百战未死的老兵稍不注意也得应声而倒,而且弩的射程很远攻击力相当强悍,其中又分为臂张弩、踏张弩、腰张弩以及最特殊的连弩和床子弩,诸葛连弩就属于其中的“连弩”。

诸葛连弩最早出现于我国的三国时期,是由当时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根据在此之前的连弩改进设计而成。诸葛连弩最早的名字叫做“元戎弩”,“元戎”的意思就是元帅,意为夸赞元戎弩的优秀性能,后来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后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将元戎弩改为了“诸葛连弩”。

这种弩在形制上要比普通弩机大上一些,多是用于布置在城池的城墙上用作防守,通常需要最少两个人一起使用,据记载诸葛连弩的攻击力非常恐怖,一次可以射出十根弩箭,后来更是被汉末魏国的发明家马钧改装优化成了可以五十连发的恐怖兵器,但是因为这种弩的弩箭需要专门定制所以并没有被大量制造。

诸葛连弩第一次被使用就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由赵云率领部队与曹真率领的曹魏‘虎豹骑’作战,赵云带领着骑兵突击,但是由于双方骑兵的质量相差悬殊所以在突袭中使用了诸葛亮的黑科技‘诸葛连弩’极大程度的弥补了双方的差距。

虽然诸葛连弩在我国冷兵器历史中十分著名,但是在现如今它的制作方法早已经失传甚至都没有一架实物留存,所以关于它具体的制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尤其是在发射方式上,有人认为诸葛连弩是可以一次性射出十根弩箭,也有人认为是一根接着一根的连续发射,但是因为没有实物所以再怎么讨论也根本没有定论,这不得不说是让人十分可惜。

诸葛连弩的出现是弩机制作的一次很重要的技术改革,虽然蜀汉后来没用的上但是却为魏晋弩机的研发改造奠定了基础使其出现了更多强力的弩机,在史料中称这些弩为“万钧神弩”等名号,一直到宋朝等朝代都依然沿用,在攻城守城的战争中属于不可或缺的战争机器。

诸葛连弩(诸葛连弩的做法)

3、诸葛连弩的做法图纸教程

诸葛连弩手工教程如下:

1、首先绘制诸葛连弩的尺寸和形状,用刀削制厚度为2mm的竹片。

2、根据数据,用刀削制厚度为10mm的竹片。将图片中标注的竹片9和竹片3用胶水粘在一起。

3、将图中所示竹片5、竹片6、竹片7、竹片8、和竹片10粘在一起,箭匣就做好了。

4、把剩下的竹片进行组合,并在对应的位置粘在一起即可。准备两段2cm长的铁丝把上图的三个组件穿起来,并滴一滴胶水进行固定。

5、接着准备一根细绳将诸葛弩的两翼连接起来做成弓弦,再做几支合适的箭矢就完成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fulishes.com/78588/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11日 下午4:21
下一篇 2023年10月11日 下午4: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