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评价曹睿的历史地位
魏明帝(205年出生,239年正月丁亥逝世于洛阳嘉福殿),名曹叡,字元仲,文帝长子,文帝死后继位,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是从226年五月丁巳到239年他逝世,在位13年,享年35岁, 葬于高平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大石山)。
曹叡的母亲是甄夫人,他从小获得曹操的喜爱,220年他被封为武德侯,次年齐公,再次年平原王。由于甄夫人得罪了曹丕被杀,因此曹丕很久没有被立为太子,有一段时间他甚至打算立他的另一个儿子作为太子。一直到曹丕病重将死,曹叡才被立为太子。 公元226年5月丁巳日文帝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太和”。
曹叡刚刚继位,蜀汉丞相诸葛亮便率军北伐曹魏,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天水(今甘肃甘谷东南)、安定(今甘肃镇原东南)三郡都叛魏投蜀,一时震动关中,使曹魏政权十分惊恐,曹叡急忙亲自率军西镇长安,派大将张郃率军阻止诸葛亮。张郃在街亭击败蜀将马谡,诸葛亮被迫退兵。
后来诸葛亮又数次率军北伐曹魏,曹叡任用司马懿、郝昭、郭淮等人,与蜀军对抗。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最后一次北伐,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坚守不出,以逸待劳。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的衣饰,意在羞辱司马懿。魏军将士得知主帅受辱,纷纷要求出战。司马懿上书曹叡,假意要求与蜀军决战。曹叡看完司马懿的奏章,心领神会,断然拒绝出战,并派大臣辛毗为军师,手持符节,前往魏营加以压制。
这年五月,孙权应蜀国之约,发兵分三路攻魏,曹叡果断派军,在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击败吴军主力,导致吴军全线撤退。使得蜀、吴夹击的计划落空。同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蜀国退兵。
公元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曹叡命司马懿率军平定的辽东叛乱。
但曹叡在位期间,大兴土木,留意玩饰,不过他也重视文士,征召来了安置在崇文馆,鼓励他们从事学术研究,这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他能赋诗作文,擅长于作乐府诗,与曹操、曹丕并称为曹魏“三祖”。清朝人曾将他的散文两卷,乐府诗10余首编辑成册。
魏明帝有感于汉代律令繁杂,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后人称为<<魏律>>或<<曹魏律>>.对秦汉旧律进行较大改革,首次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进一步调整了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使中国封建法典在系统和科学上进了一大步。
公元239年正月,曹叡病重,匆忙布置后事,立爱妃郭夫人为皇后;召回司马懿托孤(即托付大臣扶立、辅佐嗣君)。丁亥日,司马懿赶入内宫,曹叡握着他的手说:“我不行了,后事托付你了。”指着站立在一旁的八岁的儿子曹芳说:“这就是嗣君,你要看清了,切勿误事!”又命令曹芳上前抱住司马懿的脖子。司马懿顿首流涕,表示了忠诚后,曹叡宽慰地说:“这就好了,愿你和曹爽一起辅佐他。临终前能当面托付你这件事,我死也瞑目了。”又召皇族(曹操侄孙)曹爽入卧室,拜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军事,与司马懿一起辅助嗣君。交代完毕,当下就册立曹芳为太子。同一天,曹叡病死于洛阳宫内嘉福殿。
曹叡死后谥号为明帝、庙号烈宗。
2、曹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喜欢穿女装吗?
历史上对曹叡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夸他是明君,有人说他荒淫无道。曹叡确实喜欢穿女装,这种行为很可能是受儿时阴影导致的。
一、曹叡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曹叡是曹魏第二任皇帝,曹操的孙子,曹丕的长子。他从小就好学,不仅学识过人,还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曹操就曾夸曹叡是个勤勉好学的孩子,魏国名将对其评价也颇高,这足以看出曹叡个人能力比较强。曹叡所在时期正是三国之间战乱频繁的时候,当时魏国既要抵御孙吴的攻击,还要防范蜀汉的来袭。
曹叡在此时就展现出了他较强的军事能力,他任用司马懿、曹真抵御外敌,还能看清形势给予正确的作战方针。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大势已去,曹叡开始松懈,不仅沉迷女色,还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文武百官劝诫,他却两耳不闻窗外事,照样我行我素,最终搞坏了身体,年仅三十几岁就没了。
历史上对曹叡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有人觉得他是明君,在军事和政治上颇有才华。可有人觉得他是个荒淫无道的皇帝,早早断送了曹魏天下,这也让司马家的人有了可趁之机。
二、曹叡是不是喜欢穿女装
关于曹叡穿女装的事情,历史上却有记载,而且还流传了一些他特殊癖好的事情。比如在《三国志》中就有描述曹叡穿女装,顶秀帽被大臣看见被训斥的内容。曹叡喜欢穿女装很可能是受儿时阴影影响的,曹叡是曹丕与甄夫人所生。
当时少年曹叡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被父亲赐死,曹丕又要废除曹叡,幸好郭皇后力保曹叡才让他登基为帝,这件事情对曹叡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曹叡穿女装很可能是为了缅怀自己的母亲,毕竟亲生母亲被父亲赐死,一般子女都很难接受。曹叡怪异的行为再加上他对男性朋友的靠近,所以曹叡的花边新闻比较多。
三、综上所述
曹叡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明君,有人说他是好色。曹叡确实喜欢穿女装,这很可能是受他母亲惨死事件的影响。
3、魏明帝曹叡是个什么样的君主,司马懿篡权与他有什么关系?
魏明帝曹叡是曹操的孙子,曹丕的儿子,他也是魏国的第二位皇帝。客观说曹叡作为皇帝在早期还算是明君,在多个方面都有建树,不过到了统治后期大兴土木,安逸享乐,所以也留下了负面影响。
其实司马懿篡权并不是在他这个时期,曹叡去世后,八岁的养子曹芳登基为帝了,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不过最终司马懿掌握了曹魏的大权,此后司马家族掌握了政权,并最终取代了曹魏。
那么这么说的话,司马懿夺权与曹叡有什么关系呢?最大的关系可能就是曹叡在死前让太尉司马懿辅政了,这也给了他机会。
按说,这也不是司马懿第一次辅政。其实在当年曹丕病重后,遗诏就是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共同辅政。
在曹丕时代,司马懿因为拥立之功,获得了重用。
但我们要知道,曹叡并非无能之辈。他在位期间一直牢牢地掌握魏国最高权力,在其一朝也未出现足以威胁皇权的权臣。至于几个辅政大臣也只是形同虚设,他们并不能成为权臣,充其量只不过是比一般朝臣厉害一点而已,司马懿更是翻不起大浪。
但关键在于曹叡年纪轻轻的就病倒了,他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了。他的三个儿子都早夭了,所以他不得不立养子曹芳为接班人,但这孩子太小了,只有八岁。所以曹叡也不得不学着曹丕那样考虑辅政大臣的事。
可是显然曹叡没有刘备那样的运气,刘备托孤诸葛亮,算是力保了儿子的皇位。至于之后的事那就不是刘备所能考虑得了。
可是曹叡面临的局面比较复杂。当时的曹氏经过这么几代的发展,宗室成员非常多,对于曹叡来说起先是打算立宗室成员为辅政大臣的,他对于一天天强大起来的士族是很有警惕的。
但他最终没有这么选择,因为他也信不过宗室,一旦谁有了野心,这也是很危险的。所以他选择了宗室和士族共同辅政。所以他让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年幼的皇帝,而且让曹爽牢牢把握中军,还任命刚正不阿的孙礼为大将军长史辅佐曹爽,这样应该可以牵制司马懿。
然而,曹爽能力明显不足,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而他自己也挺能做的,结果司马懿一看这是个机会,皇帝年幼,曹爽无能,曹氏已经没有什么能够牵制自己的实力了,于是他发动高平陵政变,解除曹爽大将军的职务,从此,司马家族掌握了大权。
4、曹叡,是如何成为一代明君的?
曹叡是曹魏政权的第二位皇帝,历史上称魏明帝,是曹丕与文昭甄皇后所生的儿子,围绕着曹叡的身上,存在着众多的疑点,有说曹叡不是曹丕儿子而是袁熙儿子的,这大可一笑了知,你只需要相信曹丕不会蠢到立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为皇帝就行,还有关于曹叡的母亲甄氏是如何死的疑问,不过这不在今天文章的讨论范围,但这些疑问都不防碍曹叡成为曹魏政权的一代明主。
一、曹叡的身世
怀疑曹叡的身世无非就是:因为曹丕纳甄氏为妾与曹叡的出生年是同一年,也就是建安八年,公元204年,那一年曹军攻破了袁氏的大本营邺城,俘虏了袁氏的家眷,也就是在同一年,曹叡出生了,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曹操军攻破邺城是在公元204年4月,如果曹叡也是204年出生的话,那时间还真是有点紧张,正常情况下从怀胎到出生是九个多月时间,除非曹叡是早产,否则曹叡在204年出生就不太可能了。
《三国志武帝纪》:八年春三月,攻其郭,乃出战,击,大破之,谭、尚夜遁。夏四月,进军邺。五月还许,留贾信屯黎阳。
曹丕与甄氏
不过大可不必怀疑曹丕的智商,古人的智商不会比你我低,曹丕不会让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继承曹家的皇帝之位,他又不是没有别的儿子,不过因为甄氏的关系,曹丕不喜欢曹叡倒是真的,最明显的反应就是迟迟不立太子,曹丕直到临死的前一天,才正式立曹叡为太子,第二天就去世了,这个时间曹丕可是卡得真够紧的,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曹丕有意让另一个儿子曹礼做继承人,但最终没有成功,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
1是曹叡是长子。
2是曹叡是贤子。
既长又贤,曹丕不立曹叡才是天理难容,长就是年长,曹丕40岁去世的时候,曹叡已经22岁了,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成年人了,已经是完全的自我处事能力,同时曹叡也是曹丕最贤能的儿子,从日后曹叡处事方式、对事件的独特看法及诏书中的文采来看,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曹叡颇有隐忍之心,曹叡甚至为了能当上皇帝,能够容忍并侍奉害死他母亲甄氏的现养母郭皇后,以及放弃对父亲曹丕的仇恨,换取曹丕及郭皇后对自己继承帝位的支持,这厚黑之术和司马懿有得一拼。
曹叡生母:甄氏
二、曹叡即位之后的魏国的环境
曹叡即位为皇帝这一年是公元226年,刚刚即位为皇帝的三个月后,东吴孙权便趁着曹魏主少国疑之际,发动了对江夏郡的进攻,曹叡以从未有过政治经验的年轻皇帝眼光判断,江夏太守文聘能够挡住东吴,无需派出援军,事情果然如曹叡所意料的那样,就这样,22岁的曹叡对于皇帝的位置立即就进入了角色,并且完全撇开他父亲留下的四大辅佐重臣(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而自己独立自主地做决策,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要知道曹丕在位时,并没有加封曹叡为太子,所以也就没有特别培养曹叡的治国能力,能够在纷杂的国事中根据自己的判断迅速作出决策是一个英明皇帝所具有的基本能力,曹叡显然做到了。
从东吴发对曹魏发动的攻势来看,曹魏在曹叡时代面临着很大的外部威胁,并没有比曹丕时代好,曹丕在位六年,也只不过解决了内部徐州割据军阀臧霸的问题,对于外部的威胁曹丕是一个也没有解决,到曹叡即位之时,外部威胁显得更加紧迫,来自外部的威胁有:
1、南方的孙权政权
2、西南的蜀汉政权
3、西北的鲜卑势力
4、东北的公孙氏政权
魏明帝 曹叡
尤其是诸葛亮从228年开始北伐以来,更是曹魏政权的恶梦,而且是同一时间发动对曹魏的袭击,这是曹魏建国以来面临最严重的外部威胁,不亚于219年关羽北伐襄樊时曹魏所面临的军事压力,不同的是当年可是老谋深算的魏武曹操在世,而曹叡作为一个刚刚即位的年轻皇帝,处理一个庞大曹魏帝国的种种军事及政治问题时,如果一失算则成千古恨,一个处理不好,导致曹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都有可能,所以才显得曹叡更有政治能力。
除了外部威胁,曹叡同时还解决了政权内部的威胁,比如西平郡麴英的叛乱,新城郡孟达的叛乱。
三、曹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蜀汉政权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曹叡采取的是:攻其必救之策。
诸葛亮于公元228年发动的第一次北伐,曹魏方面的总策划人其实就是魏明帝曹叡本人,一得到消息,曹叡迅速作出反应,令曹真出兵关右,把守进入长安的要道,阻止蜀军赵云部,身为皇帝的曹叡立即进驻长安指挥作战,同时立即从襄樊军区派出右将军张郃率领5万大军攻向街亭,街亭是进入陇右的战略要地,曹叡明显看出了诸葛亮想要夺取陇右的战略目的,才派出张郃强攻街亭,夺取了街亭,就能进入陇右,同时向南又能切断诸葛亮的退路,这是攻其必救之策,诸葛亮不得不救援街亭,哪知道马谡这么快就丢了街亭,只能迫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功尽弃,这就是曹叡策划的能力。
诸葛亮北伐
对于诸葛亮后来的数次北伐,曹叡采取的政策是:尽量避而不战,以消耗战挫败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后面四次北伐都失去突然性,曹魏已经加强防守,所以诸葛亮的北伐很辛苦很艰难,再加上道路运输不便、粮食供应不顺畅,诸葛亮的北伐有很多劣势,历史上总把阻击诸葛亮的功劳算在司马懿头上,其实曹叡才是那个幕后主使者,在与司马懿千里请战而不战的配合下,曹叡显得如此默契,以及他对第一次阻止诸葛亮北伐亲自上二线来看,作为皇帝的曹叡都是那个幕后策划者。
对付南方的东吴孙权政权,曹叡采取的是:密切关注、酌情而定。
孙权政权北伐的能力和意思其实是有限的,主要是东吴军队善于水战,不善陆战,曹叡一眼就看出东吴的软肋,虽然石亭之战曹休惨败,那不过是曹休骄傲自大,不听劝告,曹叡当时正坐镇长安无法顾及,才导致曹休大败,损失过万。从这一次之后,东吴对曹魏的北伐,再也没有胜利过,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期间,曹叡也曾亲自到合肥前线对抗孙权,并准确判断出司马懿能够挡住诸葛亮,这些基于前线战况的判断,就是曹叡对东吴进犯的密切关注和酌情而定,从来没有惊慌失措的感觉,每一次判断都比较准确。
比如曹叡拒绝了满宠放弃合肥新城,诱敌入寿春的建议,牢牢控制了兵家必争之地的合肥新城,阻挡了吴军,比如孙权想联合高句丽共同进攻曹魏,曹叡立即派出幽州刺史毋丘准备联全公孙渊一起击破高句丽,此时公孙渊也趁机反叛,则引发了曹叡派司马懿对辽东的攻击,彻底解决辽东问题。
孙权
对于西北的鲜卑政权,曹叡采取的是:强力打击、威慑为辅。
公元233年,因为并州刺史毕轨的错误行为,导致了鲜卑首领步度根与轲比能联合起来反叛曹魏,曹叡迅速派出骁骑将军秦郎率领精锐骑兵平定鲜卑人的叛乱,并接受愿意投降的鲜卑部落,并在两年之后,指使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刺杀了轲比能,导致鲜卑人再次陷入内乱,彻底地解决于西北边境的鲜卑问题。
对于东北的公孙氏政权,曹叡采取的是:适时安抚,解决其他隐患后,再迅速平定。
辽东的公孙氏政权对于曹魏一直是若离若弃,对于曹魏的命令也是阴奉阳违,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曹叡对辽东的政策是安抚为主,比如公孙渊谋杀了亲叔叔篡位辽东,曹叡不予追究,反而封公孙渊为辽东太守,因为要避免两线作战,等到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失去了北进能力,蜀汉的威胁自然消失了,曹叡才腾出手来命令司马懿平定了辽东,彻底解决了自曹操时代以来,一直困扰曹魏政权的辽东问题。
对于内部的叛乱,曹叡采取的是:快刀斩乱麻,迅速平定。
西平郡麴英的叛乱,曹叡迅速派出将军郝邵、鹿磐率兵平叛,新城郡孟达的叛乱,虽然是司马懿未经通告直接私自调兵处理了孟达,但从曹叡事后丝毫不计较司马懿先斩后奏之罪就能看出,曹叡也是同样的处理方法。
曹叡
四、魏明帝曹叡的功绩
曹叡一朝除了吴、蜀两个政权之外,所有内部和外部的威胁全部被解决,曹叡的这一功绩超过了他的父亲曹丕,让曹魏政权具备统一天下的优势,也是日后司马代晋之后能够统一天下的基础,没有其他外部威胁,曹魏就能腾出手来专门对付吴、蜀两个政权,日后司马昭之所以敢南征蜀汉,也就是因为没有了外部威胁,而这一切算是曹叡这个年轻皇帝的功劳。
在用人方面,曹叡罢免华而不实之人,杜绝虚浮之风,显示务实的心态,很多没有实际才能的官员都被曹叡弃而不用,比如后来曹爽的心腹何晏、邓飏、李胜、丁谧等人,这些人实际才能没有,好高骛远,在曹叡时代都得不到重用,而被曹爽当成宝贝心腹,被司马懿算计都不明白怎么死的。在选人方面,曹叡加入了良才需要通晓儒家经典这一先决条件,实际上是提高人才的门槛。
自曹丕开启九品中正制后,世家大族与皇族共享权力的格局已经不可改变,曹叡时代,同样如此,身为雏儿皇帝的曹叡,手段可不雏儿,曹丕不是留下了四大辅臣吗,曹叡采取的权力格局就是以曹氏远亲为主,以各自代表的世家大族互相制衡,比如曹休与曹真两人,是曹叡时代的手握兵权的主要将领,曹休镇守东部边境,防守东吴,曹真镇守西部边境,防守蜀汉,而中间的襄樊、宛城地区则是司马懿防守。曹叡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职务变动,比如将太尉钟繇改任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改任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改任大将军,华歆改任太尉,司空王朗改任司徒,镇军大将军陈群改任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改任骠骑大将军。
曹叡托孤司马懿
曹魏政治权力中处理日常政务的是掌握在中书监手中的,包括中书监、侍中、尚书令、仆射等官职,这些是执掌机要秘书的官职,位低而权重,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通过这些官员下达命令,三公如果不掌管机要,是没有执政权力的,别看曹叡给这些资深高官晋升,实际上除了掌握兵权的曹真、曹休、司马懿之外,都没有多大权力,曹叡刚牢牢控制着最高权力。
总结
有功就有过,曹叡也不例外,秦始皇还有不立太子,导致赵高乱政的事呢,而曹叡犯的毛病主要是托孤人选的错误问题,曹叡原本是想以四位曹氏及夏侯氏宗亲为托孤大臣的,却因为听从了孙资、刘放两位侍中的话,选择了曹爽与司马懿托孤,先不说四位托孤大臣有什么问题,就说曹爽和司马懿两人托孤就完全不合适,托孤必须得选两个资历与能力相当的人,才能相互制衡,保持权力平衡,可是曹爽资历太浅,能力有限,而司马懿老奸巨滑,精明能干,这就相当于把让两个能力相差巨大的来配合,造成了日后的高平陵政变。
除了这个错误之外,曹叡不失为一代明君,唯一可惜的就是命活得太短了一点,只活了36岁,如果曹叡多活几年,也不至于弄得司马懿抢了曹家的江山,曹叡在世时,司马懿可是被管理得服服贴贴的,丝毫不敢有半分的谋逆之心,但是曹叡一死,曹魏江山最后的顶梁柱坍塌,从此主少国疑,10年后,司马懿控制了曹魏权力,27年后曹魏江山被司马炎篡位,这个因果就是曹叡种下的。
5、曹叡简介 魏明帝曹叡是谁的儿子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226年至239年在位。
黄初三年(222年),曹叡被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文帝病危,曹叡被立为皇太子,文帝死后在洛阳即位。魏明帝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魏明帝统治后期,大兴土木,耽于享乐。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因其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魏国的朝政动荡。
早年经历
建安九年(204年),曹叡出生,生母为曹丕妾侍甄氏。曹叡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常令他在左右。曹叡年幼聪慧,曹操觉得他异于寻常,曾经评价道:“你可以继承家族基业的第三代了。”在朝会宴席上,也经常叫他与侍中近臣并列。曹叡好学多识,尤其对律法特别留意。[1]
延康元年(220年),其父曹丕继位魏王,此时曹叡年仅十五岁,就被汉献帝封为武德侯。同年,曹丕登基为帝。
黄初二年(221年),曹叡被封齐公。同年,由于生母甄氏冒犯了父亲曹丕而被赐死,曹叡因此被贬为平原侯。[2] 而且因为其母的缘故,曹叡虽为曹丕的长子,但没有及时被立为储君。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又被其父封为平原王。[3]
曹叡苦得储位
在立储一事上,作为长子的曹叡因为其母甄姬的原因并没有得到曹丕的青睐。先前曹
曹睿
丕称帝时,特别宠爱皇子曹霖,曾旁敲侧击地询问安国亭侯卫臻曹叡的情况,卫臻只是称曹叡才德兼备,而闭口不言其他。[4] 后来曹丕因其皇后郭氏无子,诏令曹叡过继给郭皇后。但曹叡因生母死非善终,内心愤愤不平。后来不得已,开始恭敬地侍奉郭后,每日早晚都往皇后宫中定省问安。郭后也因自己无子,对曹叡更加慈爱。文帝认为曹叡先前既有不满,便想立旧妾徐姬之子京兆王曹礼为嗣,故太子之位始终未定。[5]
因为储位悬而未决,所以曹叡的生活如履薄冰。在他府中,与其往来的无论家臣官吏、还是师长友伴,一律取品行正直的人充任,互相匡扶,勉励矫正。处理事务小心谨慎,避免遭到责罚。侍奉文帝和郭皇后十分孝顺,以此博取曹丕与郭皇后的欢心。[6] 而且曹叡在其父曹丕的面前也极力打造仁德的形象。曹叡一次随曹丕狩猎,见到母子两鹿。文帝射杀了鹿母,命令曹叡射杀子鹿,曹叡不从,说:“陛下已经杀掉了母鹿,臣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说完哭泣不已。文帝于是放下弓箭,深感惊奇,而确定了立曹叡为太子的心意。[7]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文帝曹丕病危,最终册立平原王曹叡为皇太子,托孤于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等人。[8]
曹叡登基为帝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七日,文帝驾崩。年轻的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在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等人的辅佐下,开始了他十二年的执政生涯。
曹叡即位后,尊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追谥其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封其弟曹蕤为阳平王。 同年八月,孙权进攻江夏,江夏太守文聘坚守。朝臣商议发兵救援,曹叡则认为孙权的军队擅长水战,这次之所以敢于不用水战而转到陆上攻城,不过趁文聘防守不严而突然袭击,今已相持,则不会持久。”在这之前,曹叡曾派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戍边将士,得知吴军进犯的消息,便在去江夏的路上沿途召集各县兵马,加上自己身边的骑从卫士共计步骑兵千余人。抵达江夏城外,荀禹指挥军队借山势举火向吴兵发起攻击,吴军果然撤退。[9]
辛巳,曹叡封皇子曹礒为清河王,东吴将军诸葛瑾、张霸等又率部进犯襄阳。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指挥魏军大破吴军,斩张霸。征东大将军曹休也在寻阳击败了其他东吴军队。朝廷一一论功行赏。十月,曹礒病逝。十二月曹叡大封群臣,封钟繇为太傅,曹休为大司马,曹真为大将军,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10]
太和元年(227年),西平郡麴英反叛,连杀临羌令、西都长等地方官员,于是派遣将军郝邵、鹿磐率兵平定叛乱,斩杀了麴英。十二月,封毛皇后的父亲毛嘉为列侯。新城太守孟达叛乱,诏令骠骑将军司马懿讨伐。[11]
曹叡攘外安内
太和二年(228年),司马懿攻破新城,孟达被斩。蜀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皆叛魏归蜀,曹叡派曹真、张郃等人拒敌,并亲往长安压阵。不久,马谡被张郃大破于街亭,蜀军撤退回到汉中。九月,大司马曹休与东吴大将陆逊在石亭开战,魏军败北。
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包围陈仓,大将军曹真遣将军费曜等人带兵阻击。正值辽东太守公孙恭被侄儿公孙渊谋夺了官位,为稳定后方,朝廷只好任命公孙渊为辽东太守。[12]
曹叡
太和三年(229年),四月,元城王曹礼病死。六月二十一日,繁阳王曹穆死。二十六日,曹叡追尊在东汉桓帝时当过大长秋的高祖曹腾为高皇帝,夫人吴氏为高皇后。十月,把平望观改名为听讼观。十一月间洛阳宗庙建成,特派朝廷礼官太常韩暨持节到邺城迎高皇帝、太皇帝、武帝、文帝的神位。十二月十日,尊奉各位先帝神位进入洛阳宗庙。二十四日,大月氏王波调派使者来朝拜,向明帝进献珍奇礼物。曹叡封波调为大月氏王。[14]
太和四年(230年)二月四日,曹叡诏令说:“世上朴实有用的文章,都是深受王教的影响。自汉末战乱以来,儒家经典衰微,年轻人的兴趣和追求,也不放在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上,这岂不是官府训导不力,在官员的选拔任用上不重德行造成的严重后果吗?官吏们只有真正学通一部经典,其才识方可胜任管理百姓的能力。对博学高才者要严格考核,从中选拔真正的优秀者立即予以重用,而对那些华而不实的无能之辈,则一律予以罢退。”十日,曹叡又传令太傅三公,将文帝所著《典论》一书刻在石碑上,立于宗庙门外。十五日,任命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司马懿为大将军,辽东太守公孙渊为车骑将军。四月,太傅钟繇病死。六月十一日,太皇太后卞氏去世。十九日,曹叡到上庸郡巡视。七月,将武宣卞后葬于武帝的高陵。接着,传诏命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懿率魏军伐蜀。八月五日,明帝东巡,遣使者以一头公牛的特礼祭祀中岳山神。十九日到达许昌宫。九月,连降大雨,伊水、洛水、黄河、汉水等洪水泛滥,乃诏令曹真、司马懿等人回师。十月十一日,曹叡一行返回洛阳宫。十六日,曹叡传令各地:狱中所押囚犯除殊死刑的死囚外,一律按罪过大小由家人赎回。十一月,太白犯岁星。十二月,改葬文昭甄皇后于朝阳陵。二十三日,诏令公卿们为朝廷举荐贤良之人。[15]
太和五年(231年)正月,曹叡亲往属他名下的籍田中从事农耕。三月,大司马曹真病死。诸葛亮率蜀军进犯天水一带,明帝诏令大将军司马懿统兵抗击。自去年十月以来半年无雨。九月,曹叡率朝臣举行盛大的祭祀求雨仪式。四月,北方鲜卑附义王轲比能率族人及丁零大人儿禅到幽州贡献名马,又重设护匈奴中郎将。七月六日,蜀军自动回撤,朝廷对抵抗蜀军有功者分别封爵晋位加以褒奖。十五日,皇后生皇子曹殷,传令大赦天下。[16]
太和六年(232年)三月七日,曹叡东巡,所经之处,嘱咐对年老体弱的鳏寡孤独者赐以谷物和衣帛。四月六日,曹叡到达许昌宫。五月,皇子曹殷夭折,追封谥号为安平哀王。七月,提升卫尉董昭为司徒。九月,曹叡巡行到摩陂。传令大修许昌宫,新建景福、承光二殿。这年十月,殄夷将军田豫率部在成山征讨吴将周贺,击败吴军并将周贺斩首。十一月二十七日,陈思王曹植去世。十二月,曹叡返回许昌宫。[17]
青龙元年(233年),鲜卑步度根与轲比能合,曹叡命秦朗率中军征讨,步度根及轲比能败走漠北,步度根部将泄归泥再度叛降。九月,屯驻安定地区保卫边塞的匈奴首领胡薄居姿职等人又率部反叛,大将军司马懿派部将胡遵指挥平叛,很快击溃叛军并迫使叛军首领投降。到十月份,步度根部落的另一首领戴胡阿狼泥等人到并州,表示愿意归降魏军。骁骑将军秦朗乃班师回朝。十二月,车骑将军公孙渊将前来劝降的东吴特使张弥、许晏二人斩首上报。公孙渊被封为大司马乐浪公。
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六日,汉献帝禅位曹氏后被封为山阳公的刘协病逝,曹叡穿素服致哀,并派特使参加葬礼。四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马懿前去防守。不久,诸葛亮病逝,蜀军退。同时,孙权亦大举北犯,曹叡亲征东吴,未至,孙权已败走。[17]
十二月,曹叡诏令主管司法的官员修订法律条令,删改大辟刑为减死罪。[18]
曹叡屏绝浮伪
青龙三年(235年)二月八日,皇太后郭氏驾崩。三月十一日,葬文德郭皇后于魏文帝首阳陵涧西。曹叡开始大修宫殿,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消耗大量人力,影响了农业。又将民间有姿色的妇女,强行充入后宫。大臣杨阜、高堂隆等人数次进谏,曹叡不听。
青龙四年(236年)四月,曹叡诏令设置崇文观,征召天下善于撰属的人进观。五月十三日,司徒董昭病死。十五日,北方肃慎国进献用眓木制成的石弩弓箭。
六月初一,曹叡诏令说:“从前有虞氏把五刑之状画成图像公榜出去,百姓就不再触犯法律;周代虽设置了刑法却很少用得着。我自继位以来,虽极力效仿以往各朝代帝王们施政的长处,想重现过去好的社会风气,但现在看来,想做到那些并不是件容易事。法令越是明确地昭示天下,违法的人越是增多,刑罚实行得普遍,而各种犯罪活动仍不能制止。既然如此,我打算把过去所颁布法令中的一些苛刻条文,大多予以免除,这也是救百姓性命的一片真诚心愿。听说各地审断的犯人每年多达数百,这岂不是我在治理国家中引导不够,使百姓对违反法令看成不以为然,而刑罚上又采用一些苛严的手段,从而把百姓引入误区吗?有关执法人员在议定案件的处理意见时,务应宽松为本。有些向我请求宽恕的犯人,往往还来不及申诉情由案子已经判决,这怎么有利于搞清事实,从而做到合情合理地决断呢?现今我特诏令廷尉及各郡国所有司法官员,今后再遇有应处以死罪的囚犯,在案情全部清理并决断后,除谋反之类大逆罪及亲手杀人的凶犯外,其他死罪犯人都应尽快通知其家属。如有向我请求宽恕的犯人,司法机关应将他所写的陈请书信和有关的案情文书一起送给我,我当尽力设法保其生命。望将此诏布告天下,使天下的官吏百姓都能知道我的心愿。”
七月,辽东高句丽国王宫将东吴孙权派去联络的特使胡卫等人斩首,并将首级送到幽州。十二月十五日,司空陈群去世。十七日,曹叡行巡至许昌宫。[19]
青龙五年、景初元年(237年),曹叡从魏兴郡中分出魏阳,锡郡中分出安富、上庸等地新设上庸郡,同时撤销锡郡建制,把锡县划归魏兴郡。辽东公孙渊反,自称燕王。
曹叡英年早逝
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出兵征讨辽东,获胜。六月,曹叡赐予日本卑弥呼金印,封其为“亲魏倭王”,曹叡的健康开始恶化。之后,密遣带方太守刘昕、乐浪太守鲜于嗣越海定二郡,诸韩国臣智加赐邑君印绶,其次与邑长。其俗好衣帻,下户诣郡朝谒,皆假衣帻,自服印绶衣帻千有馀人。同年年底,曹叡病危,立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欲属以后事,曹宇推辞,于是曹叡听中书刘放、孙资之言改立曹爽为大将军,同司马懿共同辅政。[20]
当初在青龙三年,寿春某农民之妻自称是天神所派,应居住在皇宫中,为帝家祛灾辟邪,纳福增寿。她取水给犯病的人喝,饮者多能治愈。曹叡于是专门为她在后宫修筑了宫殿,又下诏褒扬她的才能,特别地宠爱。等到曹叡病重,饮她的泉水却不见效果,一怒之下将她杀掉。[21]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初一,崩洛阳嘉福殿,《魏书》载他逝世于九龙前殿,年仅三十六岁,谥号明皇帝,庙号魏烈祖。正月二十七日,葬于高平陵。其太子曹芳继位。[20]
曹叡为政举措
编辑
曹叡政治
曹叡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几个辅政大臣形同虚设。同时注重法理。他诏令设置律博士,改革汉法,制订新律。又下令删简死刑条款,减少死罪;除死刑外,可以用财赎罪;减鞭杖之刑,以免苦打成招。[22]
曹叡军事
在他曹叡登基不久,就遇到内外敌人的攻击,黄初七年(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太和元年(227年)孟达反叛,太和五年(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23] 到青龙二年(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同年,轲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北疆也得以安定。
景初元年(237年),辽东公孙渊反魏,自立为燕王。此年,曹叡令司马懿攻辽东,司马懿遂带兵四万,和牛金、胡遵等出征辽东,大破燕军,杀公孙渊,成功收复辽东。[22]
曹叡文化
曹叡还用心制诗度曲。他征召文士置于崇文馆,鼓励其文学创作。曹叡能诗文,善乐府,与其祖父曹操、父曹丕并称魏之“三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fulishes.com/89837/